公告
莘县信息港(http://www.sxxxg.com.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莘县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两次到莘县,刘少奇都说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8-01-18 10:04:38
核心提示:  莘县信息港新闻莘县相关人士赴长沙参加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联合主办的《追寻刘少奇足迹》丛书编辑工作
  莘县信息港新闻莘县相关人士赴长沙参加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联合主办的《追寻刘少奇足迹》丛书编辑工作会议。会议对该丛书编辑工作进行安排,对《国家主席刘少奇》陈列大纲进行了研讨。
  
  按照主办方安排,中共莘县县委党史研究室负责同志提供了刘少奇同志回延安“小长征”等路线图,汇报了刘少奇同志在冀鲁豫、在红庙论时局等研究成果,并汇报了莘县“平原红色文化长廊”提档升级、刘少奇同志在红庙陈列馆、冀鲁豫分局旧址规划建设情况,在与会人员中引起了积极反响。
  
  事实是,1942年和1958年,刘少奇先后两次来到莘县这片土地,与莘县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么,两次到莘县,刘少奇都说了什么?26日,莘县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马世祥,向聊城晚报记者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
  
  两次到莘县,刘少奇都说了什么?
  
  1942年
  
  红庙论时局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被动局面就此扭转
  
  马世祥说,1942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奉中共中央指示,赴延安筹备“七大”。他从华中局机关所在地江苏阜宁出发,经湖西、鲁南,8月中旬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冀鲁豫区党委、军区驻地观城县(已撤销,现属莘县)红庙村。
  
  “8月中旬的一天,化装了的刘少奇头戴黑色礼帽,身穿灰布长衫。在20多名战士的护送下,从湖西经一天一夜行军,过了黄河故道,到达了濮范观中心区红庙村。”马世祥说,当时正是鲁西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
  
  1941年l2月,日军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半年内占领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广大地区。为了变中国为它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后方基地,日军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华北,日军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名义,先后5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政治上,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扶植伪政权,扩充伪军;在经济上,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加紧对根据地的封锁掠夺;在军事上,推行“囚笼政策”,对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由于日军的“扫荡”、封锁,加上鲁西地区自1939年开始的连续干旱,瘟疫、霍乱蔓延,而军事斗争方针又不适应变化的客观环境,群众没有真正发动起来,以致鲁西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向后退缩的局面。最困难时,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只剩下了东西五六十里,南北百余里的濮(县)范(县)观(城)中心区,干部战士每天只能吃些南瓜和杂合面,有时甚至连南瓜汤也喝不上。
  
  更危险的情况是,当时,日军第十二军团长喜多诚一正在频繁调动平汉和陇海铁路沿线的部队,准备对濮范观中心区发动“扫荡”。
  
  听说刘少奇到了,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张霖之、军区司令员杨得志、行署主任晁哲甫等,忙把反“扫荡”的任务布置完,就去村头迎接。
  
  杨得志对刘少奇是熟悉的,在中央苏区和延安,曾多次见过他。一见面,杨得志就向大家介绍说:“这就是胡服同志(刘少奇化名)。”并把大家一一作了介绍。刘少奇非常高兴,和前来迎接的同志一一握手,不住地点头、问好,并饶有风趣地说:“这片土地是古战场,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是块宝地啊!”
  
  当晚,刘少奇根据华中的经验,结合边区的情况,就根据地的发展、巩固,地方政权的建设、统一战线、反“扫荡”斗争,以及国际国内形势讲了许多重要意见。
  
  刘少奇说:“你们的工作还是很好的,还是很有起色的,到现在也没有被敌人挤垮挤走,群众还给你们饭吃,没有被饿死,还保持了华北与华中的地下交通联系,这是很大的成绩。对敌斗争要有战略眼光,不要轻易搞大兵团作战,要以政治瓦解为主,以争取为主。对敌斗争形势日益复杂、严峻,艰苦的局面还在后头,但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曙光就在眼前。从现在起,迅速将群众发动起来,如不迅速发动群众,不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就不能巩固,总有一天,敌人会把我们挤垮挤走……”
  
  张霖之、杨得志、晁哲甫等边区领导人听了刘少奇的意见后,一致表示一定要做好工作。
  
  刘少奇在红庙村期间,不但听取汇报,还深入到干部、战士及党外人士中进行座谈了解。
  
  此后,眼看敌人的大“扫荡”就要开始了,为了刘少奇的安全,边区领导多次劝他早些离开。可他每次总笑着说:“你们不怕,还怕敌人把我‘吃’了,我还想多住些日子,和你们一起反‘扫荡’呢!”经再三劝说,刘少奇终于离开了红庙村,在边区部队的护送下,通过日军沿平汉铁路设置的封锁线,安全到达太行区林县任村,后转赴延安。
  
  刘少奇同志离开红庙村不久,中共中央北方局调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
  
  为贯彻刘少奇的意见,冀鲁豫区党委于11月12日在红庙村召开了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会上,黄敬作了《边区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提出了发动群众,扭转严重局势,巩固根据地的正确方针和斗争策略。
  
  马世祥说,刘少奇的红庙之行,成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扭转被动斗争局面的转折点。冀鲁豫区党委通过发动群众,开展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民生斗争及大生产运动等,使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开始好转,根据地进入了恢复和发展时期。至1945年1月,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成为拥有106个县、人口近2000万的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
  
  两次到莘县,刘少奇都说了什么?
  
  1958年
  
  “幸福亭”佳话
  
  大会现场接见群众
  
  给人民以极大鼓舞
  
  1958年7月16日,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闭幕不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刘少奇来到聊城视察。
  
  到聊城后,他还像战争年代一样,稍事休息,就听取地委第一书记朱永顺同志的工作汇报。17日早饭后,刘少奇在王光美、舒同和朱永顺等陪同下,前往寿张县视察。
  
  当日下午约5时许,刘少奇一行乘车到达莘县沿皇路街。在这里迎候的莘县县委第一书记张龙等快步迎上去,朱永顺把张龙等一一作了介绍。随即张龙把朱永顺拉到一边耳语说:“我们正在剧院里召开全县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和四级干部会议,是否请刘委员长接见一下?”
  
  “现在这么晚了,离聊城还有很多路,我们怎么好向少奇同志开口?”朱永顺有些难为情地说。
  
  这话被刘少奇听到了,他微笑着走近几步,“噢,开大会啊?走,去看看。”
  
  刘少奇、王光美等步入剧院,健步登上主席台,向大会全体与会人员招手致意。会场里掌声雷动。舒同、朱永顺分别作了简短的讲话。刘少奇与大家合影留念,遂乘车出北关向聊城疾驰而去。
  
  刘少奇的视察,给莘县人民以极大鼓舞。为了纪念这光荣的日子,莘县人民在刘少奇接见与会人员的剧院门口,建造了双层六角木结构的建筑,名为“幸福亭”。亭下有一米多高的三级水泥台阶,下层南面的两根木柱上书有“幸福的会见,巨大的鼓舞”的对联,上悬一木制大匾,刻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姬洪九题写的“万众力泉”四个大字。
  
  不幸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受到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那些与刘少奇视察莘县有关的干部和部分群众,亦受到了株连,有的被审查,有的被拉到“幸福亭”前轮番批斗。“幸福亭”也作为一大罪状被毁掉。
  
  马世祥说,刘少奇两次来莘县,屈指数来,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然而,刘少奇那深入实际、关心群众、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领袖风范,却仍然深深地印记在莘县人民的心中。
  
  莘县信息港推荐据了解,在湖南举行的《追寻刘少奇足迹》丛书编辑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同志在冀鲁豫边区、在红庙等历史内容均被列入《追寻刘少奇足迹》丛书大纲、《国家主席刘少奇》展陈大纲和央视筹备拍摄制作的50集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12集文献片《刘少奇故事》拍摄大纲,这对扩大莘县冀鲁豫边区中心区和“山东红色第一县”的影响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两次到莘县,刘少奇都说了什么?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