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莘县信息港(http://www.sxxxg.com.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莘县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莘县67 个村建村史、姓氏、村名由来简介……

发布时间:2018-11-20 15:45:09
核心提示:  莘县信息港消息古城镇驻地系旧范县县城,故以古城冠名。镇驻地在县城南40公里处,辖区面积75 平方公皇 。镇下设7个管区,共辖
  莘县信息港消息古城镇驻地系旧范县县城,故以古城冠名。镇驻地在县城南40公里处,辖区面积75 平方公皇 。镇下设7个管区,共辖67 个行政村,1964年古城化归莘县后,是莘县辖下的13个区之一,辖舍利寺、堰里铺、红庙、吕堤、荣庄、古城6个小公社。1971年撤区建大公社。古城公社成为全县21个公社之一。1984 年撤公社建乡镇时,全县设28 个乡镇,古城为镇,其北部析出另建舍利寺乡。古诚镇辖古城、荣庄、岔楼、杜楼4 个管区,舍利寺乡辖舍利寺、红庙、大电3个管区。2001年合并乡镇,全县保留22 个乡镇,舍利寺乡撒消,其辖地回归古城镇。
  
  古 城 清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任范县县令时,县衙就设在今日的古城。
  
  范县,先秦时期先称“顾”,后来称“范”,因濒临范水而得名。汉初置范县,新莽时改称“建睦县”,东汉时仍用范县称谓,一直延续至今。范县县城原在金堤之南,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 ,黄河决口,冲坏县城,为安全起见,时任范县县令的张允决定将县城北移20 里至金堤以北在后唐庄宗李存助军队曾安营扎寨的北寨附近重建县治。清乾隆七年(1742 年) ,郑板桥出任范县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 年) 调任潍县县令,在范县主政4 年有余,其间写下了许多反映当地风土民情的诗篇。1957 年下县县城西汪樱桃园,旧县城降为区驻地,改称“古城1964 年,范县划归河南省,古城却划归莘县。留在了山东省. 古城现分设东街、西街北街,南街、东北街、西关、北关关7 个村级行政单位,全村现有白、石、孙、宋、李、吕、谷、苏、张、荥、岳、梁12 姓。
  
  宋 庄 明永乐年间,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宋庄。村中现有宋、白、刘`吴4 姓
  
  阎 庄 明洪武年间,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阎庄。清朝中期,部分住户南迁8 里另立村庄,人称南阎庄。阎庄只有阎氏1姓,南阎庄有阎、牛、张3 姓,
  
  岔 楼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村中有一盘大碾,人称“大碾李家。后来,吴姓迁来,且很快发展成大户。李家和吴家都盖了楼,李家要将村名改为“李家楼”,吴家则要改为“吴家楼”,双方争执不下。后请知县公判。知县说:“叫 李家楼、吴家楼均不适宜。此村处于三岔路口,有又楼房,就叫岔楼吧。”两家皆无话可说,村名由此而定。村中现有李、吴、白、马、赵、宋、谭7 姓,
  
  杜 楼 明初,杜、梁、郭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梁姓人多,取村名梁家村。清朝中期,梁姓人无,郭姓迁出,杜姓建楼房一座,遂改村名为杜家楼,简称杜楼。建国后,按聚居方位分为前后二村,前后杜楼均只有杜氏1 姓。
  
  菜 园 明永乐年间,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经营菜园为生,人称刘家莱园。清初。简称莱园,村中现有刘、孙、陈、李4 姓
  
  丁 庄 明水乐年间,丁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局取村名丁庄。村中现有陈、范2 姓,
  
  瓦 口 明永乐年间,许、李。刘3姓由山西洪啊县迁此定居,许氏靠庙立村,取村名许庙;李姓按姓取村名李庄;刘姓以种莱为生,取名刘家菜园,简称刘园。,清朝中期,一谢姓商人由朝城迁来,在三村之间建瓦房大院处。后来三村连成一村,人们习以瓦屋村称之,简称瓦屋。村中现有李、刘2 姓,分为东、西两个行政村,
  
  前弯堤 明洪武年间,张、吕。李三姓出山西洪洞县迁来,在秦皇堤拐弯处定居,人称该村为弯堤。后来,村北又出现一个弯堤村(今属柿子园乡) ,此村遂改称前弯堤。村中现有张、吴2 姓,
  
  徐搂 明永乐年间,徐姓兄弟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中建土楼一座,人称该村为徐褛。村中现有徐杜、张3 姓,
  
  黄堤口 明洪武年间,晏、刘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晏刘家”。清朝中期,赵、黄、张三姓迁人。清末,晏氏人无,刘姓迁出,村子又位于秦皇堤的一个路口处,遂改村名为黄堤口。村中现有黄、王、张3 姓
  
  赵 头 清朝中期,赵姓由外地迁至晏刘家村,光绪年间迁此立村,因村子位于岔楼村西头,岔楼村的人习称其为“赵家那头”,后简称赵头。村中只有赵氏1 姓,
  
  荣 庄 明洪武年间,荣姓由山西迁此定居,取村名荣庄。后张`王二姓相继由河南迁入,村名未改。村中现有张、吴2 姓,
  
  东王庄 明永乐年间,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卖凉粉为业,人称“凉粉王庄”,简称王庄。后吴姓迁入,村名未改。建国后为与其它王庄相区别,因其地理位置偏东,遂改称东王庄。村中现有王、吴2 姓,
  
  吕 提 明洪武年间,吕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村于废秦皇堤上,人称吕堤。村中现有吕、王、单、范4姓,
  
  苗 庄 明洪武年间,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苗庄。不久,肖、陈、许三姓相继迁入,村名未改村中现有肖、许、陈3 姓,
  
  辛庄 明永乐年间,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辛庄。村东有一坑状如蝎子,俗称“蝎子坑”。风水先生认为此坑不吉利,必须改村名以破之。于是,改村为“鸡防镇”,意在以鸡克蝎。1958 年,仍恢复辛庄原名村中现有石、韩2 姓,
  
  坊子铺 明洪武年间,韩、吕、刘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中以手工业为生者较多,既有各种作坊,又有不少店铺,人称坊子铺。村中现有韩、吕、刘、张、陈5姓
  
  朱 楼 明永乐年间,朱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中有的户建有土楼,人称朱家楼,简称朱楼。村中现有朱、王、时3 姓
  
  五里垢 据传说,修秦皇堤时,曾在此建一土堠以了望水情。明末,朱、车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立村子土堠之旁,因此地距范县城( 今古城)5 里,故人称五里堠。清朝中期复堤时,有人说土堠影响县城的风水,难出人才,于是将堠平掉。后来,村名也谐音改写为五里后村中现有朱、车、于、马、韩5 姓,
  
  三里营 明洪武年间,楚、朱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此地距范县城(今古城)3 里,遂取村名三里营后来村庄扩展,分成前后两村。前三里营现有楚、于、荣3姓,后三里营有王、田2 姓,
  
  西 仓 明永乐年间,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小刘庄。郑姓不久亦迂来。清顺治年间,为避匪患,刘姓迁往河南,吕、梁二姓迁入。因此地位于范县城西,官府又在此建粮仓一座,遂改村名为西仓。村现有昌、陈、谷、孙、粱5 姓
  
  北寨 据传说,三国时期,曹操占据中原,曾在此驻兵屯粮,后渐成村落,便以“军粮寨”为村名, 五代时,辰唐庄宗李存勘也曾在此安营扎寨。明初,范县县城由金堤南迁来,因军粮寨位于县城之北,便更名为“北寨' 。
  
  村中现有李、种、吴、宋、许5 姓。
  
  四台村 明永乐年间,董、郭、王、曹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比邻而居,村名分别为董庄、郭庄、小王庄、曹庄,现四村已连成一片,合设为四合村行政村,村中有董、郭、王、曹、吴5 姓,
  
  魏 庄 明洪武二年(1369年)魏氏由浙江杭州任和县大行园迁往朝城南的魏家花园。清康熙年间,部分魏姓人由魏家花园迁此定居,取村名魏庄。村中现有魏、谷、孙、赵、孟、刘6 姓,
  
  殿赵庄 明永乐年间,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在一座旧寺院南北分立二村。因为寺院中有座引入注目的大占卜 殿,人们便将这两个村分别称为殿北赵庄、殿南赵庄,统称殿赵庄。殿北赵庄现有赵、王、杜、刘、尹、段6 姓,殿南赵庄只有赵氏1 姓
  
  屯 里 据说,三国时期,曹操曾在此屯兵。明洪武年间,郭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屯里”。不久,宋、于二姓相继迁入。明末,郭、于二姓搬至村南另立一村,取村名小屯,屯里村随之改称大屯。大屯村现有郭、王、李、刘、张、贾、徐、程8 姓,小屯村有郭、于、王、李、种、郝6姓,
  
  艾 集 明永乐年间,艾、王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艾姓人多,村中又有一小集市,故人称艾集。村中现有王、胡、郭、贾4 姓
  
  小 尧 明永乐年间,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宗昆建起小土窑以烧碗盆为业,人称小窑,后谐音此定居。尧。村中现有张、李、吴、胡、赵、岳6 姓,分简写为小尧政村,
  
  钟 庄 明末,钟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钟庄,后赵、王等姓相继迁入。村中现有赵、干、魏、孙、李、张、梁7 姓,
  
  小郝庄 清顺治年间,郝姓由朝城东南郝堂村迁此定居,因户数少,人称小郝庄。村中现有郝、郭2 姓,
  
  郭钱堂 明水乐年间,郭、钱、唐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郭钱堂,后讹写为郭钱堂。村中现有郭、邵、谢3 姓,
  
  王 庄 明朝中期,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郭钱堂村,1960 年移至村东,另立一村,取村名王庄,亦称北王庄。村中现有王、白、冯、郭、赵5 姓,
  
  张化龙 据传说,明洪武初年,张化龙、张化虎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张氏兄弟为人敦厚善良,与邻村相处很好,周围村的人便亲切地称他们的住所为+张化龙家”。后来发展成村,便以“张化龙”作了村名。村中现有张、马、仝、梁、臧5 姓,
  
  孙 庄 明洪武年间,孙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孙庄。村中现有孙、王、刘、宋、张5 姓,
  
  马 庄 据传说,刘秀为复兴汉室,到处聘能访贤风声一传出,王莽便派人四处打探其行踪,欲除之以绝后患。有一天,刘秀骑马来到范县一带时被王莽派出的便衣缉捕队发现,紧迫不舍。刘秀逃至今马庄一带,见难以脱身,便翻身下马,朝马屁股上猛抽一鞭,马发疯似地继续向前跑去,四蹄翻飞,扬起一溜烟尘d 刘秀却转身跳人路旁一口井中,身子浸入水中,只露出脑袋紧贴井壁而藏。王莽的便衣队从井旁飞驰而过,紧跟着刘秀的空马追了下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便衣队已没有了踪影,刘秀的马却跑回井旁。刘秀昕出是自己的马蹄声,又听得井上无人,便打一声忽哨。马发觉主人在井下,便四蹄稳「 立亍井口之上,将皮缰绳垂人井中。刘秀见状,拉着马缗绳爬上井来,又继续他的访贤行程。后来,在井旁建立的村庄便称为“马捞人庄”,土改时嫌字太多,更名为“马捞庄”,合作化时进一步简称为“马庄”,一直沿用至今,村中有一口古井,据说就是当年刘秀藏身处。村中现有王、任、辛、李、范、邵、徐、张、杜、潘 10姓,分为东西两个行两个行政村,
  
  窦 庄 明洪武年间,窦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窦庄。村中现有王关、孟、杨4 姓,
  
  陈 庄 明初,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陈庄。村中现有石、张2 姓,
  
  丘 庄 明洪武年间,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丘庄耕地程、徐2 姓,
  
  台 头 筑的点将台此地有一大土台,传说是秦始皇修明洪武年间,雷、杨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在土台旁立村,人称合士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东台头现有杨、王头村。建国后分为东、西二村。乔、盂4 姓,西台头有杨、王、吴3 姓,
  
  红 庙 揭传说,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到北方巡视时,曾在此落过脚。地方官为纪念此事,特建庙一座,并依朱元璋的年号命名为“洪武庙”。永乐年间,有几户人家从山西迁此定居,定村名为“洪庙”,后谐音写为“红庙”。村庄扩展后,分为东红庙和西红庙两个村,。
  
  胡 庄 明永乐年间,胡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胡庄。村中现有胡、高2 姓,
  
  赵楼 明朝中期,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不久建起了楼房,人称赵家楼,建国后简称赵楼。 村中现有有赵、李、付3 姓,
  
  牛 营 明永乐年间,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立村于秦皇堤的一处高岗上,人称牛家岗,明未改称牛家当,建国后简称牛营。村中现有牛、周、李、宋4 姓
  
  曹 营 据说,三国时期曹操与衰绍打仗时曾在此扎营。明永乐年间,于、郝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曹操营。简称曹营。后来分为东、西两村,东曹营现自于、罗2 姓,西曹营有郝、王、郭、蒋4 姓,
  
  牙 庄 明崇祯年间,租居范县(今古城)北关的贾包朴偕同张姓迁居于此,以熬硝盐为业。因贾姓人多,遂取村名贾庄。村中现有贾、陈、范3 姓,
  
  舍利寺 古城北约15 华里处旧有一座大寺院,建于金代,名为兴国寺,寺内有舍利塔一座,高九级。寺内尚有大小不一的砖塔数十座,为僧人骨灰存放处。清朝初年,舍利塔已半毁,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塔与寺俱废,寺内碑石大量流失。兴国寺曾是方圆百里内的大寺院,西部去泰山进香的善男信女常在此歇脚过夜。因为有座舍利塔,人皆以塔称寺,把寺院叫作舍利寺,知道兴国寺之名的人淅少,后来,连位于寺院南的村庄也被叫成了舍利寺村。1964 年前,舍利寺村长期隶属范县,1964 年随古城区划归莘县。1984 年舍利寺建乡,为莘县28 个乡镇之
  
  2001年合并乡镇,舍利寺乡撤销,舍利寺村回归古城镇,今仍为管区所在地。舍利寺现分设北衔、南街、西街、东街四个行政村,有王、石、江、刘、张、赵、常、邵、潘9 姓。
  
  仲子庙 仲子庙位于莘县古城镇(原范县县城)。庙为纪念孔子的弟子仲由而建,始建于清初,今已不存。在仲子庙遗址附近的金堤上修建的引黄闸被叫作“仲子庙”,闸 由仲子庙闸起始直通莘县北部的引水渠也被称为1 .咐子庙干渠”。
  
  仲子,姓忡名由字子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亦称季路,孔子的得意门生。仲由善于理政,性格豪 爽:直率,多才多艺,有勇力,常直言不讳,在一些问题上敢于与孔子持不同见解。孔子很赏识仲由,认为他是做大臣之材。仲由做事果断,信守诺言,注重形象,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 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相传他能言善辩,能以片言折狱。后来在贵族的内讧中被杀。孔子深为惋借。据范县旧志记载,仲由为避鲁国之乱,曾隐居于范地读书讲学。旧范县城曾有子路书院,城外曾有子路堤。清乾隆年间,出任范县县令的郑板桥访求古迹,在城东建庙纪念仲由,并亲书匾额“仲子庙”。仲子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毁郑板桥书写的匾额现藏于莘县文物管理所。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莘县67 个村建村史、姓氏、村名由来简介……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