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莘县信息港(http://www.sxxxg.com.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莘县新闻资讯 » 娱乐新闻 » 正文

港珠澳大桥遇难题

发布时间:2017-07-23 18:31:52
核心提示:  港珠澳大桥遇难题,背后的巨大利益博弈令人深思。原定于2016年底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也许将面临难产。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
   港珠澳大桥遇难题,背后的巨大利益博弈令人深思。原定于2016年底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也许将面临难产。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形容,港珠澳大桥是一个世纪工程,其海底沉管的沉放,甚至比“嫦娥”和“天宫”对接的难度还要大。李春洪坦言,港珠澳大桥2016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困难很大很大。
 
  港珠澳大桥遇难题
 
  港珠澳大桥构想图
 
  看来,港珠澳大桥真的是遇到难题了,而且还是非常困难的难题。
 
  港珠澳大桥遇难题晚间消息,事件落下帷幕,今年不同往年,今年的内容,引起了网友热烈反响。
 
  这个难题,原因分析了3个月,各种模拟、卫星扫描,还有气象潮汐分析,用了超级计算机,最后还没有确定究竟是哪些原因综合作用。那么,该怎么办呢?如果这个难题攻克不了,会否面临难产呢?巨大的金额损失,由谁承担呢?这些问题,还是由专家们研究吧!不过,关于这座大桥,有一点值得探讨的。有网友表示,围绕这座大桥背后利益博弈以及留给我们的教训值得很多人思考。港珠澳大桥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珠海市提出,直到本世纪初期这项议案逐渐引起中央政府,广东省,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各有关部门和人士的广泛关注,广东省政府也把建设港珠澳大桥纳入了省政府的十一五规划。然而在具体落实这座桥的走向时,广东省政府与香港方面产生了分歧,广东省方面认为这座桥应该建成双Y型,也就是说桥的两头应该分别连接香港,深圳和珠海,澳门四地以便能发挥最大效能。而香港方面则认为,建双Y成本太大,应当采用单Y方案,也就是说,原本连接香港深圳那头的桥改成只连接香港。可以说单Y方案是除香港方面外其他几个方面最不愿意接受的方案。在经历了数十年无数次的沟通与论证后,这座大桥要想动工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就是因为这座大桥最终不是广东方面愿意见到的结果,而投入建设的资金又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广东方面兴趣不大,因此大桥的实质性进展也一拖再拖。原本有人提出要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建成大桥的计划已经成了一个心酸的笑话。当然,最终这座大桥的建设从表面上看是以香港的取胜而结束,合作与共赢已经成为全球不同经济体的发展大趋势,本来可以盘活珠三角东西岸的一座大桥却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它的巨大利用价值。珠三角要走向世界,梦想成为世界超级城市圈的领潮者,恐怕还有很大的困难。日前,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线贯通,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收官阶段。港珠澳大桥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总长55公里,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包含22.9公里主体跨海桥梁,约6.7公里沉管海底隧道和连接隧道与桥梁的东西人工岛,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本文就港珠澳大桥在修建海底隧道中曾遭遇的技术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之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由于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对通航要求较高,远期要保障30万吨游轮的通航能力。但要满足30万吨游轮的通航能力,就必须建造一座桥面高度超过80米,桥塔高度达到200米的超级大桥。但由于大屿山机场在航道处限高为120米。因此,不可能采用桥梁方案跨越这两条航道,如果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那么,港珠澳大桥就将陷入无疾而终的困局。
 
  对此,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修建海底隧道,由于有高度上的限制,加上海底隧道不仅能很好地解决水域的跨越问题,而且还在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解决了大面积水域的航运问题。特别是随着修建海底隧道的一些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海底隧道已逐渐成为了工程界普遍认同的跨越航运繁忙航道的第一选择。
 
  因此,港珠澳大桥之所以选择修建长海底隧道,并成为海底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这一方面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海底隧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要建造海底隧道,首先要找到能把桥梁和海底隧道连接起来的岛屿,由于附近海域没有现成的岛屿可供使用,这就必须修建人工岛来连接海底隧道和桥梁。而伶仃洋是—个典型的弱洋流海域,加上每年有大量的泥沙从珠江口流入伶仃洋,如果人工岛长度和宽度过大,就会起到阻挡泥沙流入大海的作用,水阻率一旦超过10%,泥沙就有可能被阻挡沉积,在岁月流逝中让伶仃洋变成一片冲积平原。
 
  为了避免这个灾难性的后果,就必须缩小人工岛的尺寸,把人工岛的长度控制在1公里以内,但采用盾构法的话,由于盾构法对稳定性要求很高,隧道也会埋得比较深,最终会导致人工岛的长度超标并撞上10%水阻率的红线。
 
  在综合考虑水阻率以及该处隧道规模、海域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最终采用了沉管法取代盾构法。沉管隧道是指在海床上浅挖出沟槽,将预制好的管道沉放到沟槽中,然后进行水下对接。采用沉管隧道技术后,降低了400米的岛屿长度,将岛屿长度控制在625米,解决了10%水阻率的问题。
 
  难题3:800万立方米淤泥
 
  之前讲到要修筑625米长的人工岛以连接桥梁和海底隧道,而在修筑人工岛的地方有一层15到20米的淤泥,由于淤泥的物理属性,如果在其基础上做抛石斜坡或常规重力式沉箱的话,抛石或重力沉箱就会因淤泥而打滑,地基不稳。最常规的办法是把淤泥全部清理掉,或者用排水结固的办法使淤泥变干,然后再抛石或用沉箱坐稳。
 
  但在海底排水使淤泥变干并不现实,而如果要把淤泥全部清理掉,要清理足足800万立方米淤泥,这不仅耗时耗力,使在一年的造岛工期内无法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还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对此,工程师的解决之道是采用120个重550吨,高55米,直径22.5米的圆形钢桶围成一圈来稳定地基,钢桶会插入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砂层中,逐渐会形成稳定的结构,届时只要在钢桶围成的人工岛内填充沙石即可,钢桶会使沙石留在人工岛内,不用在担心抛石和沉箱顺着淤泥滑走,最后形成永久的抛石斜坡堤和临时钢圆筒结构相结合的岛壁结构。难题4:3厘米误差
 
  成功修筑人工岛的前提是要制造出120个550吨重、55米高的巨型钢桶,但由于钢桶的体积过于庞大,没有任何一个卷板机和模具能够完成这样钢桶的制造工作,不得不采用模块组装的办法,将钢桶分成72个模块,一组一组的拼装。但这种做法也会带来一个问题,由于钢桶的误差要求被限制在3厘米以内,而每一次拼接都会有一定的误差,加上拼接的模块数量达72个,以及钢桶高达55米的巨大体积非常不利于加工和制造,在多次拼接后有可能无法将误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
 
  最终,工程师们用内胆来解决钢桶制造的精度问题——制造一个能够控制圆柱形钢桶外型的钢结构支架,在这个钢结构支架的辅助性进行拼接,终于将误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
 
  难题5:沉管的浮运和沉放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每个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排水量大约在8万吨。隧道沉管在岸上预制好之后,用钢封门将两端封闭,沉管浮在海面上,由多艘大马力拖轮拖到约7海里外的施工海域,然后再下沉到海底对接安装。
 
  由于沉管体积庞大且重量很大,加上水文情况、水道宽度的限制,以及沉放时对精度有很高的要求,沉管的浮运和沉放属于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沉管浮运需要考虑拖拽力、水流速度与方向以及潮汐、海水密度和大风的影响。由于水的阻力系数等因素,会造成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有一定差异的情况,一旦拖拽力计算不精确,就有可能导致钢缆断裂,沉管倾覆。另外,潮汐也会引起水位变化,海水密度也会引起浮力变化,水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决定管节尺寸以及浮运沉放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都是要仔细考量的因素。
 
  沉管沉放也有很多技术挑战,由于局部施工区域属于极为松软而且类型多样的土质,较容易发生过度沉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将严重影响安装的精度,无法按要求将误差要控制在7厘米以内,可能给隧道的工程质量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另外,沉管下沉过程中对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海底基槽淤泥回流也会给沉放带来不小阻碍……
 
  面对上述挑战,工程师们见招拆招一一将问题解决。为确定拖拽力,工程师开展的管段拖曳阻力模型试验,确定管段及管段组合体的拖航阻力,并以试验数据推算推拖拽力和拖船的数量和所需功率。为避免过度沉降,保障安装精度,在每个沉管安装之前,先在伶仃洋40多米深的海底开挖一条海底隧道基槽,基槽挖好后打挤密砂桩,然后在基槽上铺2到3米的块石并夯平,创造一种新的复合地基,使沉管的沉降值大大缩小,把误差控制在5厘米左右。面对海底基槽淤泥回流,一方面设置5个固定观测点保持对施工海域的泥沙检测,提供有效的泥沙淤积预警分析,为后续沉管安装施工提供可靠保障。另一方面设置水下横向截泥堤坝,拦截沿基槽方向的泥沙回淤物,同时调动“捷龙”、“浚海6”清淤船清理淤泥。“中央对补贴标准有两个要求,一是各地的补贴标准不得超过国家定的120%,二是公车改革后总额费用支出,要少于改革前公车总额费用支出。”李春洪透露,广东省根据这“两条线”的规定,制定了全省公车改革整体方案和省直单位实施方案。“总体方案是分步骤推进的,第一是省直单位公车改革率先进行,4月1日开始实施;第二层面是市一级,到今年6月底之前要完成;第三个层面是县以下的,要在今年底前完成。”他透露,方案已在去年12月上报给国家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如获批,就按上述时间表推进。
 
  港珠澳大桥比飞船对接还难
 
  原定于2016年底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也许将面临难产。李春洪形容,港珠澳大桥是一个世纪工程,其海底沉管的沉放,甚至比“嫦娥”和“天宫”对接的难度还要大。
 
  “6.7公里海底沉管要在现有基床上再往下挖45米,每一截沉管重达8万吨,要挖沟,把它放下去,要一截一截对接,对接时还不能进水。”李春洪说,“一共33个,现在才安放了14个。去年10月份本来是要放到第15节沉管的,但它的泥沙淤积量突然发生了跟前14节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原因分析了3个月,各种模拟、卫星扫描,还有气象潮汐分析,我们用了超级计算机,最后还没有确定究竟是哪些原因综合作用,实在是太难了!”李春洪坦言,港珠澳大桥2016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困难很大很大。
 
  自贸区三大片区已有初步定位
 
  李春洪在会上透露,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已有初步的功能定位,前海主要面向香港,用以维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横琴要对澳门经济未来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撑;南沙将来除了面向港澳之外,还要更多地面向国际,在投资贸易便利化上跟国际接轨。原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或要延迟通车。而改革实施的对象是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编的工作人员,全省涉及在职人员约211万人,采取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统账结合的模式,个人缴费法定8%。
 
  原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或要延迟通车。昨日上午10时,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第一场记者会,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透露了这一消息。
 
  焦点1:养老金并轨渐进改革并非“一刀切”
 
  自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养老金并轨以来,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昨日,有媒体提问广东推进养老金并轨的路线图。
 
  “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概括为‘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统账结合的制度;‘五个同步’是指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的确定机制和调整机制同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实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林应武说。而改革实施的对象是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编的工作人员,全省涉及在职人员约211万人,采取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统账结合的模式,个人缴费法定8%。
 
  林应武表示,改革的对象按照时间段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老人”是指改革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来发放养老金,并参加今后的养老金待遇调整;“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要实行过渡性的措施,在发展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依据缴费年限的长短来发放养老过渡金;对于“新人”是指改革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的机制来合理衔接。港珠澳大桥将全线通车,这座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媒体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CCTV直播称它为“超级工程”,大桥通车后,香港、澳门、珠海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虽然每个称号都让人震撼,也展示了中国桥梁工程的壮丽和高超智慧,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反映。但仍然要说,这个投资近1000亿、工期8年的超级建筑可能是个“银样蜡枪头”,并不能给珠江两岸老百姓带来相像中的收益。
 
  了解这座桥的建设史,对珠三角地理位置熟悉的人会明白,这座桥要收回成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好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哇塞,如此壮观,一定要去这桥上兜兜风,你带着钱,我带着你,骑上自行车,领略这从未见过的海上世界。好吧,就依你,那怎么去呢?首先得去珠海,珠海怎么去?我也不知道,虽然都是特区,的确有点儿偏,走深中通道或者深茂铁路(不好意思,都没建好)!不管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先假设我们到了珠海,第二天准备上桥,才知道要办港澳签证,好吧,7天后办好港澳签证再上桥,对不起,自行车先扣下来,没有自行车道。那就自己开车,也可以,先上个粤港两地牌照,也不贵,大概75万(其实不止这个数,取最小值还得找中介,所以这桥也不是给香港人民建的,有几辆香港私家车有两地牌照呢,不怕,有钱就是这么任性,假设75万牌照弄好了,上路吧,人家香港是左行车道,而且管得特别严,还得兜回珠海。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及接线工程延误导致相关填海及口岸设施工程超支54.6亿港元,该工程的核准预算也从之前的304.3亿港元增至近359亿港元。日前,香港运输及房屋局正式向立法会提交文件申请有关拨款。该局同时表示,大桥香港口岸及接线工程恐未能赶及明年底完工,为让影响通车的主要工程尽快完成,将把一系列次要工程施工时间延后约一年。
 
  今年初广东两会也披露消息,港珠澳大桥遇阻,称遇到的难题堪比宇宙飞船对接,比登天还难。这显示大桥最迟2016年底完工的计划根本行不通,不只是工期没谱,投资增加多少更是没谱。港珠澳大桥是2008年4万亿投资的重大项目,遗害已现,可能成烂尾工程。1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实现全线贯通,经过对世界级技术难题5年的攻关,港珠澳大桥真正意义上“登陆”内地。
 
  一桥飞架粤港澳,湾区迎来新动脉。历经30多年的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升级。今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媲美世界三大湾区的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新引擎受到世界瞩目。
 
  全面大融合??
 
  广东交通提升“广东效率”
 
  255米的拱北隧道,施工工期却长达5年。这条超级隧道用世界首创工法刷新了7项技术世界纪录。拱北隧道的贯通,也意味着珠海连接线全线贯通,为港珠澳大桥年底具备通车条件打下坚实基础。预计全线通车后,珠海至香港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
 
  与此同时,今年广东陆续提出优化海港布局、加快形成“5+4”机场格局、建设完善的城际轨道等规划,各项交通基础建设不断提速。在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南粤大地上,各种运输方式的全面连通、互动、融合正在不断提升“广东效率”。
 
  内通外联、协调均衡的立体交通网络在广东基本形成。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作为大桥在内地的连接点,则是广东建设全国性综合枢纽的重要砝码之一。
 
  龙腾港珠澳??
 
  区域一体化进入全新阶段
 
  粤港澳三地早已形成紧密的经济社会互动联系。量变迎来质变,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将粤港澳区域打造成世界新的经济增长极、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超强引擎。
 
  龙腾港珠澳,一桥架三地。港珠澳大桥在珠江口形成了连接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经济圈的闭合快速路网,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要骨架,充分打开了大湾区发展的想象空间。
 
  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效应”已经显现。
 
  珠海机场的客流开始“井喷”,已从2006年旅客吞吐量79.9万人次提升到2016年旅客吞吐量613万人次。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更是表态:“香港机场的吞吐量将达到饱和,我们愿意做香港机场的另一条跑道。”
 
  “大珠三角再出发。”专家认为,随着港珠澳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珠江口西岸城市群与港澳地区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入,这意味着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直接打通珠江口岸与香港的通道,尤其利好珠江口西岸城市。有关专家称,珠三角城市与香港的陆运距离每缩短1%,制造业、服务业中外资投入金额分别增加0.2%和0.7%。大桥通车后,珠海等地将成为港澳服务业转移的重要延伸地。
 
  打通大动脉??
 
  外接东盟面向“一带一路”
 
  近年来,广东与邻近省份的交通建设大提速。
 
  到今年年底,我省与陆路相邻省份将开通4条以上的高速公路省际通道。
 
  “十三五”时期,广东还将加快珠三角港口群一体化发展,构建对接港澳、连通西江、服务泛珠三角的世界级港口群。
 
  而港珠澳大桥,则是将区域内高密度的港口、机场、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贯通连接成为畅顺对接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极大促进了沿线经济要素的流动,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打通了珠江西岸、粤西地区乃至中国大西南的经济大动脉。
 
  “未来要争取港珠澳大桥及其延长线纳入国家干线网络,继续向西延伸,进入粤西地区乃至中国大西南。”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国土与城市规划所所长顾正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崛起,不仅推动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的产业梯度转移加快,而且其产业要素将加速通达北部湾和南宁等地,形成面向东盟的海、陆国际大通道,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枢纽。
 
  “内强腹地,外接东盟,重塑周边经济。”顾正江对港珠澳大桥充满期望。
 
  “绣花”式挖掘
 
  工程人员将隧道分解成十四个小洞,在挖掘推进时,用钢筋混凝土依次支撑每一个小洞,使结构稳定。不仅如此,由于地上建筑桩基和地下管线星罗棋布,可以说隧道的挖掘就像绣花一样。中铁十八局副总工程师指出,“它不是画图,不是说设计出来就能做出来的,这难度是史无前例的。”
 
  “冰桶”式支撑
 
  拱北隧道地处类似泥潭一样的高富水地质结构区,土层基本没有支撑的能力。为此,工程人员运用管幕冻结工程予以应对。就是利用36根具有冷冻功能的特殊钢管先行搭建出隧道的结构,之后经冷冻降温,在拱北口岸下完成一个高23米,宽20米,厚2.6米,纵向长度255米的大“冰桶”,形成冻土完成对隧道结构的支撑。
 
  ■聚焦
 
  珠海新机遇:
 
  从交通末端加快迈向珠西枢纽
 
  目前,珠海高速公路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的“一横”和若干条南北向尽端式道路(尽端式道路是指道路的一端尽头不与其他道路相连或相交的道路)的“多竖”,共同构成了“梳状”结构,对珠海打造便捷交通体系形成一定制约。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国土与城市规划所所长顾正江认为,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及其西延线将把这些“梳状”联结成“网格状”,这既实现了顺畅过境与便利抵达的基本交通功能,又把珠江西岸地区与港澳的交通网络直接联系,珠海由此前的“交通末端”,加快迈向珠江西岸的综合交通枢纽。
 
  从整个西岸地区来看,珠海建设顺畅便捷、辐射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具有独特的优势,集海港、空港、口岸、铁路、公路等交通方式于一体,立体化、综合性优势突出。
 
  当前,珠海正全力推进新一轮交通大建设,未来5年的交通建设投资将超千亿。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贯通,标志着珠海交通体系迈上新的台阶,对珠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也有重要意义。
 
  “在珠海城市内部,连接线贯通后,南湾、横琴以及西部地区的交通联系将更加便利,从而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流动,促进区域的加快发展。”顾正江说。位于桂山岛的牛头岛,原本是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预制场,昨日该地迎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最后一项工作,即对位于E29和E30沉管之间的最终接头进行混凝土浇筑。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整体呈楔形,底板长9.6米,顶板长12米,是海底隧道贯通的控制性枢纽,也是世界首例采用整体预制安装式的工艺。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林鸣介绍,这种方法对外海海流的环境更加适应,可以减少大量的海底作业。据介绍,该接头经过1000多名建设者134个日夜的连续施工,竣工后于2月27日从江苏南通出发,3月7日早上抵达珠海桂山岛。
 
  据了解,最终接头的混凝土浇筑将分五部分进行,历时半个月,浇筑完成后最终接头的重量将由2400吨达到5500吨,预计将于4月下旬进行沉放安装。
 
  港珠澳大桥主体“海中桥隧”长35公里,其中主桥梁长逾29公里,已于2016年9月27日贯通,下月海底隧道贯通后,大桥主体全线也将贯通。港珠澳大桥(英语: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葡萄牙语: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是中国的一座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最早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桥想法;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6月29日,主体桥梁成功合拢;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预计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在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截止2017年3月6日已完成的海底沉管有32个,一共有33个海底沉管。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2016年12月28日贯通2017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最后一项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隧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主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2017年4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路政署公布,全长12公里的香港接线将于本月内全线贯通。5月2日22时30分许,重达6000吨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最终安装成功。至此,经过我国交通建设者6年多的持续奋战,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新的公路运输通道。港珠澳大桥属于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一部分,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路线总长为55公里。
 
  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整座大桥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港珠澳大桥往珠海方向通过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区域,最先将与规划建设中的京港澳高速广珠西线相连,再通过延长线接驳,将与珠海境内现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规划建设中的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等一系列干道连通,直贯整个珠江西岸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
 
  港珠澳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公里。海中桥隧主体工程及珠海接线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整个大桥造价超过720亿元人民币,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计划收费50年。
 
  对于最多人关心的通行费,根据工可报告对收费预测,其中有两个方案中私家车收费为150元,但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对外称,按最新融资安排,三地政府有共识希望尽量调低过桥的收费。如私家车每程估计收100元人民币,货车为200元,甚至更低。相关部门强调,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还有若干年,最终的收费标准根据规定在收费通车前3个月才确定并公布。
 
  内地大桥一般使用寿命都是五六十年,杭州湾大桥主体工程提高到100年,而根据香港的标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也就是在120年之内能够完全满足使用功能,可以放心使用,没有计划之外的大修。初步设计
 
  前期研究
 
  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构想,大桥的建成将对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之间大大提升交通便利和其他很多方面产生影响,例如在交通方面,从香港到珠海的公路交通将从四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
 
  2009年10月28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15日,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中央台驻港珠澳大桥开工仪式的会场现场布置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会场两旁树立着两条巨大的标语——“飞架粤港澳,共赢大发展”,表达了人们对这座大桥的期盼。四、五艘工程船只正停泊在海面上,15日上午,这些船只将填海建造珠澳人工岛,从而拉开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序幕。工程预期
 
  2010年12月21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正式签署,这是整个大桥最核心、最关键的工程,工程中标价131亿元。此次签约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正式启动,预计将于2017年年底建成。
 
  2011年11月18日下午,香港特区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以35票赞成、3票反对,批准了建造港珠澳大桥的485亿港元拨款。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表示,预期工程最快年底前可以开工,并于2017年年底如期竣工通车。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西宽930至960米、南北长1930米,工程填海造地总面积近220万平方米,建设总金额为18.35亿元,根据海水潮位资料,确定人工岛地面标高为5米,能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12月7日,在最后一个直径22米、最高超过50米、重500多吨的巨型钢制圆筒被打入海底20米后,港珠澳大桥重点工程之一的人工岛主体结构工程完成了施工任务。12月30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钢结构施工监理SB01合同段、SB02合同段分别于中国船级社、武汉桥科院武汉桥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合同。
 
  港珠澳大桥总工期计划为八年,预计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香港口岸、珠海口岸、澳门口岸、香港接线以及珠海接线。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式,大桥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海底隧道长6.7公里。
 
  在主体工程方面,连接桥梁和海底隧道的东、西人工岛施工目前已接近尾声。岛体结构采用深插式大直径钢圆筒和抛石斜坡堤组合结构,钢圆筒沿人工岛岸壁前沿线布置,西人工岛使用61个钢圆筒,东人工岛则使用钢圆筒59个。每个钢圆筒直径22米,高40.5米至50.5米,重约500吨。主体工程由粤港澳三方共建,三方口岸和连接线工程由三方各自负责建设,主体工程则由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
 
  在整个大桥项目中,岛隧工程是最具控制性的部分,其中连接大桥东、西人工岛的沉管部分是国内首条于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海底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重约6.9万吨。目前,沉管隧道部分已完成13节管节浮运安装,隧道建设最深46米处也顺利完成安装;已建隧道总长突破2000米,而非通航孔桥的施工也正按计划推进。
 
  在桥梁工程方面,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三座通航孔桥和约20公里非通航孔桥,已展开桥梁墩台预制和安装、钢梁和桥塔的吊装施工,当中深水区15公里采用110米跨径钢箱连续梁桥,浅水区约5.4公里采用85米钢混组合连续梁桥。
 
  大桥还将建设景观工程,拟设白海豚观赏区和海上观景平台。大桥将采用最高建设标准,抗震达8度(地震烈度),能抗16级台风,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大桥的主航道位置将采用隧道形式,并将修建两个人工岛提供桥隧转换设施,确保不影响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航道的通行来往。
 
  根据“外海厚软基桥隧转换人工岛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理论研制的砂桩船已在东人工岛区域完成了工艺性试验及典型施工,成功应用于大桥的岛隧工程。港珠澳大桥技术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丰硕。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采用两孔一管廊截面形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单节管道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沉管全部采用工厂法流水预制,完成舾装后拖运至施工地点进行安装。港珠澳大桥上世界埋深最深沉管开始预制。
 
  在港珠澳大桥设计中,防撞问题也是工程研究重点。大桥设计有3个通航孔,每个可防3万吨冲击力。在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在两个人工岛周围排放了石头形成斜坡,如果有船太靠近就会搁浅。另外还建有防撞墩,它们可防30万吨撞击。有关方面表示,建成后的大桥保证大撞不倒,中撞可修。根据沿海海域台风的特点,防台风也是大桥工程考虑的因素,港珠澳大桥能抗击每秒51米的风速,这相当于最大风力16级。另外,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可抗8级地震。
 
  工程施工
 
  施工单位
 
  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长约22.9km,东自西人工岛结合部非通航孔桥深水区非通航孔桥的分界墩起(K13+413),西至拱北/明珠附近的海中填筑的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止(K35+890),其中CB01、CB02合同段起于岛隧工程结合部非通航孔桥西端,起点桩号为K13+413,经深水区非通航孔桥、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止于浅水区非通航孔桥,终点桩号为K29+237,全长约15.824km。CB01、CB02合同段施工单位分别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武船重工有限公司。
 
  承担世界上最长的沉管隧道的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的,是以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人的联合体,据介绍,该联合体由施工团队和设计团队两部分组成,阵容可谓华丽: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艾奕康有限公司和上海城建(集团)公司组成施工团队,其中前两者为世界500强企业,后者为中国建筑业500强。设计团队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丹麦科威国际咨询公司(COWI A/S)、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及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组成。
 
  建设推进
 
  2012年1月,港珠澳大桥仪式在西人工岛施工水域举行。“海趸1550”的启用,为港珠澳大桥的现场施工提供了应急保障平台。施工单位之一——中交集团广州航道局总工程师曹湘波:整个工期是36个月,根据工作安排,我们会不停地派船进来。像这样的抓斗船,估计6到8艘,人有几百人。5月15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土建工程施工监理SB03合同段、SB04合同段分别与铁四院(湖北)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体、西安方舟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签署了合同。
 
  2013年4月21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舾装等工作推进顺利,位于桂山牛头岛的预制厂顺利完成首个海底隧道标准管节。5月6日,首节沉管隧道海底安装。7月30日一航局二公司安装团队将这个庞然大物安装于18米深海。E3管节的起浮、横移和系泊施工的顺利完成十分关键,对后续施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据了解,E3管节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首个完成横移的世界最大尺寸隧道沉管管节,管节长度为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吃水深度约为11.1米,总重量达到76000多吨。2013年5月6日10时10分,世界最大的外海深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节沉管顺利与西人工岛暗埋段对接,完成首个“海底之吻”壮举。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中国交建副总裁陈云、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林鸣全程指导施工过程。
 
  5月2日,由“津安3号”、“津安2号”沉管安装船组提带的E1管节,通过坞内绞缆系统提供动力,“漫步走出”深坞坞口,进入伶仃洋外海等待区,与1艘6900匹、1艘6800匹、2艘5200匹大马力全回转拖轮、4艘全回转拖轮进行帮拖和12艘警戒船组成声势浩大的出运编队,朝向西人工岛暗埋段缓缓前行。5月3日00:50,编队船只顺利到达系泊区域,开始E1沉管系泊作业。
 
  5月5日晚22时35分,E1管节在完成GINA止水带保护罩拆除等准备工作后,经过艰难的姿态调整、数据复核和基床作业后,成功着于基床,沉放作业顺利完成。拉合作业迅速启动。拉合系统通过其液压装置使沉管与西人工岛隧道暗埋段实现对接,“初吻”顺利完成。E1管节是由四航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第Ⅲ工区二分区项目部负责制造的第一条沉管隧道,项目部一年来在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管节一次舾装及起浮横移过程中倾注无数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其顺利完成海底对接,是对项目部不懈努力的重要肯定。
 
  5月6日,中国交建总部发来慰问电,对岛隧工程各参建单位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奋战在作业现场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并鼓励四航局项目部一如既往地拼搏创新、攻坚克难、再铸辉煌。2013年11月18日,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第六次会议在香港召开。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组长张晓强同志主持,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全体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港澳办、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粤港澳三方政府、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项目法人、施工方等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桥E11沉管安装成功,建成1845米海底隧道。
 
  2015年3月26日,E15沉管安装成功,建成2565米海底隧道。6月27日,E18沉管安装成功,标志着港珠澳大桥隧道段总共已3105米。
 
  2015年9月24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对外宣布,施工方在40多米深的海底完成了E21沉管精准对接,至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在海底延伸至3645米,约为总长的65%。大事记录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首座涉及“一国两制”三地的世界级跨海大桥,协调难度前所未有,大桥着陆点、桥型线位、口岸模式、融资安排等成为三方博弈的四大焦点。国务院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意味着争论了26载的大桥话题划上句号。
 
  1983年,香港商人及建筑师胡应湘先生率先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跨境大桥。1987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开始酝酿开辟珠港跨海通道。
 
  1992年3月,正式开展预可行性研究,编制《伶仃洋跨海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7年12月30日,伶仃洋大桥项目获国务院批准立项。
 
  伶仃洋大桥因故迟迟未建,2002年初香港商界再次提出建桥事项。
 
  2003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论证报告完成,确定兴建港珠澳大桥。
 
  2005年初确定单Y桥型和港珠澳三地落脚点。
 
  2008年12月,工可报告通过专家初审并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9年10月28日,国务院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年12月15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建。
 
  200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移交十周年当日)动工兴建。
 
  2010年1月,在香港,东涌一名老妇取得法律援助后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复核,挑战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2011年4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判决环境保护署署长败诉,指环评报告未有比较大桥兴建前后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违反《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的要求及其立法宗旨,决定撤销对工程批出的环境许可证。[23]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被迫延迟动工。
 
  2011年9月27日,香港高等法院上诉庭判决环境保护署署长上诉得胜。香港政府表示由于司法复核及上诉期间的工程价格上升及要改变施工方法以赶上原定完工日期,预计香港段工程费用将增加约65亿港元。[24]另外,提出司法复核的东涌老妇在接受香港传媒访问时,表示她本来无意打官司,是其他人叫她打官司,她说不知道会牵连到那么多人失掉工作,心里感到很不安乐。
 
  2011年11月18日,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以35票赞成、3票反对,通过了建造港珠澳大桥的485亿港元拨款。
 
  2011年12月14日,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正式动工。
 
  2012年5月7日,香港政府再向立法会财委会辖下工务小组委员会再申请88亿元以兴建香港接线,连同早前增拨的65亿元,当局共斥资582亿元兴建香港接线、机场香港口岸人工岛和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的前期工程。
 
  2012年7月31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项目正式开工,已经于2016年1月先行通车。
 
  2012年12月17日,港珠澳大桥主桥墩开钻,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桥墩施工正式拉开序幕,其工艺内地首创。
 
  2016年3月30日,随着最后一片重达1950吨钢箱梁的成功吊装,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非通航孔桥箱梁吊装30日全部完成,通航孔桥大节段钢箱梁吊装预计于8月底完成。届时,港珠澳大桥桥梁将全面合龙。2016年6月28日晚11时30分,随着两台桥面吊机缓慢提升,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CB04标最后一个中跨钢箱梁进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合龙口。29日上午10时20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宣布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合龙段开焊,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2017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最后一项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隧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主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2017年5月1日,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召开媒体通气会时透露,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沉放安装将于2日凌晨5时许进行。2017年5月2日22时30分许,重达6000吨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最终安装成功。至此,经过我国交通建设者6年多的持续奋战,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核心工程
 
  桥隧土建
 
  港珠澳大桥主桥自珠海拱北对开的珠澳口岸人工岛伸展至粤港分界线,全长29.6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的桥隧结合方案,其中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7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22.9公里采用桥梁方案。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
 
  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相关专家介绍,人工岛和隧道设计施工要解决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比如岛隧要怎样无缝接合,长达6.7公里的超长隧道里要如何通风、保证安全,复杂海洋条件下,预制的沉管要怎么浮运和沉放。为此,国家交通运输部组织的“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已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有41位中外桥梁、隧道专家被聘为港珠澳大桥技术专家组成员。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国内第一例、世界第二例先铺法施工的外海沉管隧道工程,规模大、工艺新、难度高,首节沉管的成功安装实现了核心工艺和施工组织方法自主研发、自主创新。首节(E1)沉管长112.5米,宽37.95米,高11.4米,吃水深度约为11.3米,总重量为47000吨。沉管隧道首次“海底之吻”共分为三步:管节出坞、管节浮运和管节安装。
 
  在施工浇筑中的西岛隧道现浇暗埋段CW1顶部是迄今为止大桥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难度最大的一次。作为桥隧转换关键环节,这一段既是隧道,也是将来西岛地面建筑的基础部分,因此施工质量要求高。首先,现浇隧道与沉管对接端头截面近400平方米,要求施工精确,误差控制在5毫米内;其次是高大模板施工,模板高11米,墙厚1.5米,巨型模板支立要靠吊塔来实现,技术要求高,难度非常大。同时,为保证整体性,本次侧墙与顶部必须一次性浇筑成型,工艺方面的要求更高。
 
  人工填岛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大桥2017年年底建成后,珠海、澳门两地的口岸均设在这座工程总投资约23亿元人民币的人工填海筑成的“人工岛”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包括几大部分,即人工岛护岸、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及海巡交通船码头等。工程填海面积208.87万平方米,护岸长6079.344米。项目完成后,形成的陆域标高为+4.8米,可抵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人工岛将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并设置观景平台供游客观景揽胜。
 
  由于填海工程前一阶段水面标志物不多,市民对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建设缺乏感观认识,感觉不到海底发生的变化。施工人员介绍,从2010年8月4日起,人工岛浮出水面后,将一天天“长大”。随着堤心抛石成功抛出水面,标志着工程重要节点完成,将形成整个护岸初步轮廓,工程也从水下施工逐渐转上水面,形成海上施工掩护,为人工岛内回填砂阶段施工创造条件。人工岛工程自2009年12月动工,总工期为96个月,计划2017年年底竣工。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2月19日对外宣布,经过27小时连续鏖战,港珠澳大桥E29沉管在当日8时实现了精准安装,截至目前,已建隧道总长达5481米,距大桥隧道的全线贯通仅剩183米。建设开通
 
  2016年世界上最长的超大断面曲线管幕隧道——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12月28日贯通,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相关事件
 
  环评风波
 
  全长近50公里、工程造价逾700亿港元的港珠澳大桥,被一位家住香港东涌的66岁老太,通过法律途径挡住建设步伐,原计划2016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或许无法如期完工。
 
  香港东涌66岁的老太朱绮华认为港珠澳大桥工程没有评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悬浮微粒的影响,因而是不合理也是不合法的。
 
  港珠澳大桥遇难题最近,我们对进行了深入报道,本信息由网友提供。于2010年通过申请法律援助入禀香港高等法院,就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申请司法复核,要求推翻环保署2009年10月通过的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段及香港接线段的两份环评报告。朱绮华在司法复核中指出,环保署署长批准港珠澳大桥的两份环评报告,没有评估臭氧、二氧化硫及悬浮微粒的影响,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因而要求推翻有关决定。
 
  2011年3月,司法复核在香港高等法院开庭进行。4月18日下午,香港高院正式裁定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不合规格,要求环保署署长撤销环境许可证,并支付朱绮华1/3诉讼费。
 
  2011年4月18日下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香港环保署2009年完成的环保报告无效,败诉的环保署更需支付朱绮华1/3诉讼费。环保署表示,会研究高等法院的判词,并就下一步行动征询法律意见。
 
  发言人表示,港珠澳大桥是一项规划已久的跨境运输基建项目,对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进一步融合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策略性意义。项目开通后,将为香港与内地的交通联系开创新局面,为香港长远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对香港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均会带来新机遇。大桥主桥工程已经展开,接下去除推展香港段工程的前期工作外,还会研究在工程上应怎样推进,如分期进行工程、分期落成等。延误重启
 
  香港特区立法会财务委员会2011年11月18日通过港珠澳大桥,485亿元(港元,下同)工程拨款。香港特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表示,会在2011年年底前全力动工,追回失去时间,预料港珠澳大桥可于2017年年底通车。
 
  郑汝桦强调,大桥经多年讨论达成共识,当局会设法减低工程对环境影响,又指大桥是具策略性意义的运输建设,可扩阔香港整个腹地,令珠三角西岸进入香港3小时生活圈,减省运输时间六至八成,会为各行业带来好处,而拨款可增14000个就业机会。
 
  政府向财委会申请的拨款,包括兴建香港口岸的304亿元、兴建大桥香港接线的费用161.9亿元,以及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的设计和勘察及前期填海工程费用19亿元。据悉,原计划造价161.9亿元(港元,下同)港珠澳大桥香港段接线工程,造价预算将激增55%,升至250.47亿元。港珠澳大桥香港段,接线工程造价涨55%
 
  政府表示,由于工程受早前环评司法覆核官司影响,成本要增加65亿元,而工程价格在过去半年内上升,加之投标者对工程的风险评估高过预计,令造价再度调高,达到88.6亿港元。郑汝桦说,当局已尽量减低大桥对环境的的影响,但受到诉讼影响,令工程延误1年有多。
 
  建造业总工会约20名代表在当日审议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拨款申请期间,到门外请愿,促请立法会通过拨款,让工程尽快上马,为工人提供就业机会。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联侨表示,官司拖延工程令他们开工不足,受影响主要是钉板及石屎工人。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锺志平表示,大桥的兴建对香港工商业发展极为重要。大桥可以减省陆路客运和货运的成本和时间。通车后,香港旅游、金融和商业等不同范畴均会得益。香港的基建设施如机场和货柜码头也可藉着大桥,将服务的腹地伸延到珠三角西部,以及泛珠三角西南各省,把香港作为区内贸易和物流枢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香港中文大学市场系教授冼日明表示,希望港珠澳大桥尽快落成,从而促进内地和香港的经济融合,若大桥要如期落成,可能要加快工程进度,估计最终成本会增加。但他指出,虽然大桥要收回直接成本估计要100年以上,但大桥带来的间接收益却是无可限量,香港的建筑工人可以直接得益。
 
  发展局2014年11月5日书面回覆立法会议员的提问中,提到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填海及口岸设施的完工日期为2017年年底,较原先预计迟1年。港府发言人解释,上述完工日期是指这个项目其中一份相关交通管制及监察系统合约的完工日期。这份合约的工程会分阶段完工,当中有部分交通管制及监察系统设施并不需要与大桥同时完工。换言之,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工程预期将于2017年年底至2017年年底相继完工。受环评司法诉讼影响而延误近1年半的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启动,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于2011年12月14日动工。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表示,虽然工程被延误,港府会修改施工方法、增加人手及机器,压缩工程时间,有信心如期完成香港段工程,以配合大桥于2017年年底通车。大桥落成后,珠三角西部将进入“香港3小时车程可达”的范围内,意味粤、港、澳三地正昂然迈向“3小时生活圈”的目标。坍塌事故
 
  2014年10月19日凌晨2时,港珠澳大桥施工发生意外,一个位于香港赤鱲角机场南路白沙咀地盘、离地约15米高的桥墩突然倒塌。事发时5名工人于赤鱲角机场南路白沙咀地盘的桥墩工作,并用桥墩旁的吊臂机吊起一些建筑组件,期间该桥墩突然倒塌,在正在桥上工作的两名男子即失却平衡直堕地面,3名于地面工作的工人也因突如其来意外,走避不及,被铁架击中。香港消防接报后到场,将5人分别送往香港东涌医院及玛嘉烈医院治疗,其中43岁姓谢男工人伤重不治,27岁外籍工程师目前情况危殆;3名于地面工作的工人年龄介乎23至43岁亦受意外波及,当中一人情况严重,另外两人分别情况稳定及已出院。香港工业伤亡权益会总干事陈锦康透露,上述的大桥建造方法沿用多时,一般先兴建桥墩部分,再将建筑组件吊上桥,由工人组装。会方认为是次意外罕见,要求劳工处彻查事件起因;若发现有人违例,必须作出检控。根据内地有关研究机构的估算,港珠澳大桥主体预算为大约300亿(广东世荣兆业股份有限公司预计总投资700亿元),其中需由三方面政府补贴的约为120亿;照此计算,香港政府需承担补贴约60亿元。不过,香港有财务和工程专家表示,由于通胀和利率等动态因素影响,加上大桥建设难度很大,目前还难以准确估算成本,但主桥预算很可能超过400亿。
 
  从动工算起,港珠澳大桥工期大约需8年。收费收入按跨界交通车辆配额政策及最高收费方案情况下的交通流量计算,收费期限为50年。而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港珠澳大桥项目所需资本金比例约35%,其余可由银行贷款等其它方式解决。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2014年11月6日称,按现时的初步估算,原预算造价约304亿港元的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工程,预算费有需要提高约50亿港元。
 
  预算费的提高,主要原因是近年建筑工人工资水平,以及建筑材料和机械等价格均向上调整,造成已批出及将批出的工程合约投标价及预算投标价高于2011年时向立法会申请的预算。
 
  任何工务工程最初申请时,都会以当时的成本为基础估算,但到真正招标及开展工程时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超支无可避免。当局待确定最后款额后,会向立法会交代,及后再向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及财委会申请拨款。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田北辰认为,相对于300多亿的总工程费,50亿内的超支是可以接受的。港珠澳大桥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港珠澳大桥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港珠澳大桥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大桥造价超过720亿元,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全长49.968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公里,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
 
  港珠澳大桥项目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2009年12月15日在珠海动工,2016年3月30日随着最后一片重达1950吨钢箱梁的成功吊装,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非通航孔桥箱梁吊装30日全部完成,通航孔桥大节段钢箱梁吊装预计于8月底完成。届时,港珠澳大桥桥梁将全面合龙。2017年年底工程全部完成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只需半小时,粤港澳三地将紧密连接在一起。
 
  大桥施工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1.最长
 
  港珠澳大桥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2.最大
 
  沉管隧道浮在水中的时候,每一节的排水量约75000吨,而辽宁号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也只有67500吨。
 
  3.最重
 
  沉管预制由工厂化标准生产,使用钢筋量相当于埃菲尔铁塔。在这75000吨重的沉管下面,是预先安装好的256个液压千斤顶。
 
  4.最精心
 
  海上的气候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沉管浮运和对接的成败。工程方一年多前就与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合作,做精细化、小区域的海洋环境预报,每天坚持监测预报,花费达3000万元,只为每个沉管找两三天的作业时间。
 
  5.最精细
 
  在沉管隧道安装之前,还要在挖好的基槽中做碎石基床基础,即要在40米深的海底,铺设一条42米宽、30厘米厚平坦的“石褥子”,而这条“石褥子”的平整度误差要控制在4厘米以内。
 
  6.最精准
 
  春节过后,一旦找到合适的时间,堪称世界最大难度的“深海之吻”就将开始,
 
  港珠澳大桥遇难题近日的消息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莘县信息港www.sxxxg.com.cn讯记者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无人对接。对接在环境复杂的海底进行,受多种环境介质影响,共需对接33次,耗时3年。沉管连接处橡胶止水带要可用120年,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港珠澳大桥遇难题版权与免责声明
莘县推荐图文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